t31p1051

1662年6月29日,李定国病死于缅甸曼德勒,南明的最后一面旗帜也随之倒下。明朝

1662年6月29日,李定国病死于缅甸曼德勒,南明的最后一面旗帜也随之倒下。明朝虽早在十八年前便在北京宣告终结,但这位晋王的死亡,才真正为大明王朝的抵抗画上句点。从北京景山到西南边陲,抗清之火虽屡败不灭,终究没能逆转大势,但留下的精神,却仍在延烧。

明朝崩塌始于1644年春,李自成兵临北京,崇祯自缢,帝国命脉断于北都。然而,南方的明臣不甘屈服,南京迅速成为抵抗中心,南明政权接连建立,虽政权频繁更替、派系林立,却始终未放下复国之志。

李定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崛起。他出身草莽,原为张献忠部将,后归顺南明。以云南为据点,他数次与清军周旋,战功赫赫,是南明抗清最具实际威胁的军事力量。1647至1659年间,李定国挥师两广、剑指江南,几度重挫清军,几乎一度让南明政权看见翻盘希望。

然而希望转瞬即逝。随着永历帝西逃入缅甸,南明政权彻底丧失中原立足点。李定国虽然仍在边境死守,却终因战事失利与病痛交加,在流亡途中黯然离世。他的死不仅意味着南明军事反攻的终结,更象征着“恢复大明”的现实路径就此断裂。

尽管如此,南明的遗民并未全然屈服。部分士人选择归隐,部分武装残部转入民间游击,抗争在南部山区以低烈度延续多年。大明虽亡,民心未散。

历史不会为失败者讳言。南明不是胜利者,却是坚守者。李定国不是王朝的奠基者,却是忠诚的捍卫者。在清朝铁骑席卷中原之际,他与南明遗臣们的顽强抵抗,是那个时代最不可忽视的注脚——一个政权可以被摧毁,但精神的火种不会轻易熄灭。